議事亭前地(葡萄牙語)俗稱噴水池,是澳門的一個廣場,
位居澳門半島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
我現在所站的位置就是議事亭前地
澳門半島這個地方真的人可多到不行,那看得出來是噴水池
因明朝政府宣讀政令的議事亭前,故得名「議事亭前地」,
這裡歷來是澳門中心區域,以前澳督必在此舉行上任儀式,
1940年曾立有葡萄牙軍官美士基打銅像,文革時期被拉倒,改為噴水池至今,
因此這裡裕稱「噴水池」
這裡二側的建築物極富歐洲特色,多建於19紀未20世紀初,已被列入受文物保謢的建築群
90年代初,澳葡政府更在此鋪設黑白色碎石地面,砌成波浪形圖案,
以襯托周圍顏色鮮艷文物建築,具有濃厚的南歐風
但看得出來嗎??
全部都是人,滿滿的人潮
這樣看碎石地板有比較明顯吧~
在這噴水池的旁邊有間仁慈堂大樓
仁慈堂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因推慈善救濟事業而得名,
建立後,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家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立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
孤兒院等機構,仁慈堂大樓台建於18世紀中葉,後經改動,
1905年加建劵廊,始成今日面貌劵廊具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堅實的花崗石柱基,承托起白色粉刷的牆體,
柱式柱形富於變化,引人注目
找得到議事亭前地,所有的歷史區都找得到了
廬家大屋、大三巴牌坊、崗頂前地、仁慈堂大樓、民政總署大樓、
玫瑰堂、三巴藝門、白鴿巢公園.......等等全部都在這一區
但人真的多到不行,感覺會有呼吸不過來
到底是看古蹟還是人.....
對了~這還有民政總署大樓,被人潮吞沒的民政總署
民政總署大樓始建於1584年,因(澳門紀略)之繪圖,
令人以為其前身議事亭原為一座以磚石並且帶有圍牆的中式庭園,
是明朝宣讀政府命令以及作為中、葡官員會面的場所
1784年,葡萄牙人購下該地皮,並興建具葡萄牙風格的議事公局大樓「市政廳」,
成為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地方政治中心,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集會和慶典,
都會在此舉行
2002年澳門民政總署成立,大樓改名為「民政總署大樓」
2005年7月15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
澳門歷史城區歷史建築群之一
這些歷史城區都在新馬路
現在改為---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好落落長的路名
在這歷史城區的人潮有增無減,愈晚愈多人
好可怕的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