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哥多華,一定要來參觀這個世界遺產的古城
清真寺,是來哥多華參訪的重點
因為西班牙南部的安達魯西亞受摩爾人的統治最久,
因此呈現出獨特的回教風情,甚至有教堂與清真寺建築相合的特別景象,
區內各地的知名建築都可找到這些政治演變刻畫在建築的痕跡
猶太小徑、百花巷、聖十字街道都逛完了
只剩這棟重點~清真寺
代表著摩爾文化在此開花結果,莊嚴、尊貴的外觀,
高低落差且層次分明的古都
哥多華的鼎盛時期始於西元8世紀摩爾人佔領的西班牙。在這段全盛時期中,
城中建起了約三百座清真寺,數不清的宮殿和公共建築,可媲美君士坦丁堡、
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的輝煌繁榮
西元13世紀,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三世時期,
哥多華大清真寺改建為大教堂,
並建起新的防禦性建築如著名的有基督君王城堡和卡拉歐拉要塞
拿著票,要來進去參觀
哥多華的清真寺是僅次於麥加的世界第二大清真寺,
經過多次修建成為可容納兩萬五千人的超級大清真寺,
不過它的命運坎坷,14世紀時,西班牙面臨基督教復興運動,
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女皇和斐迪南國王結婚,
夫妻倆人聯手攻打當時的阿拉伯王國,格拉納達,
終於,阿拉伯人戰敗,退出伊比利半島,而哥多華重新回到基督徒的手中,
那是一個對宗教有潔癖的年代,復興後理所當然的剷除異教徒文化,
也包括了這座重要的清真寺,主教請示國王清真寺的命運,
國王不曾看過清真寺原來攝人的美貌,大手一揮,下令將清真寺改成大教堂。
負責的建築師當時應該很煩惱吧
清真寺非常美,連基督徒也承認這一點,
所以設法表留了部份清真寺的原貌,修建工作持續兩百年,
16世紀時完工,清真寺被改為教堂,
成為一棟混合回教、天主教的奇特建築物,持續散發魅力
清真寺內紅白相間的拱型柱子有如魔幻森林般,茂密豐盛的存在,好似在喃喃低語,
也許是可蘭經,或許是聖經,飄散千百年,綿綿密密的纏繞在空氣中
室內涼涼的,待在裡面很舒適,這個感覺很奇妙
不太會形容,能感受到莊嚴肅穆的氣氛,
這共有850個圓柱、425座拱門
深深呼吸,慢慢吐氣,緩步輕移,細細觀看整個清真寺
因為改成教堂,清真寺也轉了個方向,本來拜甕是朝向東方的麥加,
現在轉成北方,加上了極為奢華的聖殿,
玫瑰色的大理石牆壁中鑲著色彩鮮麗的巨大聖經璧畫,雕飾上貼著金箔,
細膩繁複到讓人眼花撩亂
瑪瑙琥珀、大理石、花崗岩分陳
教堂裡真的好莊嚴雄偉,8世紀、9世紀、……到11世紀一直在建造
每個世紀建造的感覺都不一樣
地板上如果有看到這個,一定就是某某教主的墓地
這裡是清真寺最有看頭的禮拜堂,
壁龕不算太大,卻以非常華麗的馬賽克拼貼裝飾
外有繽紛的花草圖案和細長的阿拉伯文字框,迷你馬蹄型拱門一路向上延伸
不知為什麼只有這個禮拜堂圍起來,不讓遊客靠近
國家導遊,要有這專業的導遊我們才能進入清真寺
清真寺裡非常的大,已搞不清楚這裡的特色了
轉個彎又是不一樣的感覺
導遊說這黃金去打造,用了200公斤的黃金
這些牌子是對這清真寺有供獻的都可在這留名
當初就是為了要在這個大廳中央建造基督教的禮拜堂,
必須拆除部份清真寺建築,在當時引起很大爭議
後來在國王查理五世獨排眾議下堅持改建,形成基督教堂在清真寺中央的獨特結構
之後在16世紀時,清真寺又被改建成天主教堂
就這樣,這棟建築歷經多次改建,融合了羅馬,哥德式和拜占庭各種建築風格
這個主教堂有著哥德式拱頂及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圓頂也是清真寺裡的一大特色
主教堂旁的唱詩班席看起來富麗堂皇
導遊說這些木頭用的都是海地來的桃花木,非常珍貴的木材刻成的座位
雕著舊、新約、聖母、使徒的故事
每一個座位的圖案都不一樣
還有這個大風琴,真的非常的大
會有音樂出來
好讚的聲音,這也是世界第一大風琴
時間就這樣在參觀的同時流走了,該離開這個讓人有錯覺的地方
真的是非常值得參觀
再見了~美麗的清真寺,神秘的清真寺
這個彷彿讓人相信更接近
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