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澎湖第二天早上的行程,就是古蹟巡禮


澎湖舊稱澎瀛、澎海,又稱西瀛、島夷等,至今已有七百年的歷史,


比台灣本島的開拓 ,還早上四百年,


相傳由在隋煬帝大業6年(西元610年),即已派遺虎貴中郎陳稜略地澎湖,


但直到元順帝至元18年(1281年),才在澎湖設立巡檢司,隸屬泉州同安,


這是澎湖行政建置的開始



還好我們住市區,不用特別早起床,


從飯店出發跟著導遊認識澎湖



中央里中央街是地區最早形成的街道,


這一棟是澎湖特有的老期珊瑚礁---石來興建,


修建年代愈老就愈堅巨



首先經過的是四眼井,四個井口的井水


正名為四穴井或四孔井,是澎湖的三級古蹟,


創建年代--明代初葉(西元1592年),位於馬公中市央老街的最北端



四眼岸深約三公尺,徑約二公尺,井口覆蓋石板,留有四個圓形的汲水口


構造十分奇特,因而得名



會有開四個洞,是因為原先該口井出水量多,其井口比一般的古井還大,


為避免取水的時候發生意外,失足掉入井裡,所以將井口覆蓋石板,


並改成四個圓形的取水口,而且一次可以同時提供四人取水,


此井因而被稱為四眼井,也是馬公最古老的水井



這在四眼井旁的中央旅社,是澎湖的第一間提供住宿的旅社


創立於1923年



接著來到施公祠、萬軍井



中央里的施公祠,原名為(施將軍廟),建於康熙23年(西元1684年),


廟裡主祀施琅神像,至今已有400多年以上歷史,為澎湖地區第三級古蹟,


由於施琅將軍生前所為有有功清延,所創下的豐功偉業更是不計其數,


受朝延賞識青睞之,因此清廷特設此廟,以表感念



萬軍井,根據澎湖廳志的記載,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


靖海候施琅擔任水師提督,率領大軍攻打鄭氏,攻下澎湖以後,


便派兵萬餘人駐紮媽宮城,但當時媽宮城水泉是很少沒水飲用,


且瘴疫又流行,施琅走投興路,只好祈求媽祖多加保佑,


第二天大井口果然湧出大量甘泉,汲取不竭,軍心才穩定下來,


因為這一口大井可以供應萬軍飲用,所以被稱為(萬軍井)



澎湖最早的街市是以奉祀媽祖的媽宮(即天后宮)為中心


這位在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主祀媽祖,建於明萬曆20(1592年),


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


列名國家一級古蹟,廟體出自唐山名匠之手,有深具藝術造詣的各類雕塑,


只可惜現在正在整修中,無法入內參觀



天后宮的歷史沿革



天后宮的廟埕前面有一堵漆著彩繪麒麟的牆,


這堵牆的名稱叫(照壁),也有人稱為照牆、照屏、影壁等


照壁的設計最早在西周時期(距今已超然3千年以上的歷史),


就已經存在了,通常照壁是單獨聳立在建築的前面,


而且不論在公有建築物如:寺廟、衙門,在私用的民宅前也常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它最主要的功用一般認為是(排除干擾),寺廟是奉祀神靈鬼魅的地方,


之所以設置(照壁),就是自我設限,使對外干擾人民百姓的程度減到最低,


一般廟宇、廟埕前的(照壁)都朝內,也就是面對廟宇的這一面會做一番的美化,


通常是做浮雕或彩繪之類的裝飾,所以也稱之為(內照壁),


傳說中認為(內照壁)設置是為了阻隔廟內的神光煞氣衝到前方,


會影響百姓的安寧,所以才要設置這照壁



接著來到馬公--陰陽堂



這間廟一半在軍營裡,一半在外面


所以叫做陰陽堂



澎湖老房子幾乎都是這種珊瑚礁砌成的



特別有懷舊的感覺



媽宮城又稱(光緒城)或(澎湖城),光緒年間,法軍一度攻佔媽宮城,


清延議和後,當時的台灣巡撫劉銘傳了解到湖邊防禦的重要性,


於是任當時的總兵監造宮城,並於光緒15年完工(西元1889年),


歷經時代變遷,媽宮城經過多次的整修與拆除,現金只留存大西、順承二門


與西邊一小段城牆,雖已不復見舊時代的威風八面氣概,


但是仍可想像媽宮城在當時的重要軍事地位,


也成為馬公市重要文化古蹟



媽宮城簡介



登城眺望這美麗的港都



媽宮城古都巡禮~留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