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這是哪裡呢??
我們在台灣的最南端,美麗的白色燈塔
台灣八景之一的~鵝鑾鼻燈塔
說到鵝鑾鼻,許多人都知道是以燈塔聞名的台灣最南端景點,
自從國中畢業旅行至今,也有二十年了,
但每年下墾丁也沒有想到要來鵝鑾鼻走走
隔了二十年又再度踏上~鵝鑾鼻公園,
好像回到畢業旅行那一刻,每個人都興奮不已
進鵝鑾鼻公園前需購買門票,一個人全票40元,
裡面非常的大,視野很遼闊,
鵝鑾鼻公園以燈塔馳名中外,但因缺乏配合性遊樂設施,吸引力略為遜色,
政府於71年將燈塔前一大片景緻天成的珊瑚礁闢建為公園,
並於82年開闢第二公園,面積59公頃,國內是珊瑚礁石灰岩地形,地理就觀十分奇特,
形成巨礁林立,怪石嶙峋,奇峰與洞穴的奇特景觀。
公園內步道縱橫交錯,就好像是迷宮一樣
往裡面走一段路即可於左手邊見到台灣最南端的燈塔
旁邊就是台灣八景-----鵝鑾鼻的紀念碑
可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
南部的太陽真的好大,不拿陽傘的話皮膚會被曬傷
但....我好愛這樣的烈日
燈塔是開放參觀的
鵝鑾鼻燈塔
一、位為台灣最南端鵝鑾鼻(北緯21度54分12秒,東經120度50分45秒)
二、緣由:
同治六年三月九日(1867年)美國商船羅發號一艘,自汕頭駛往牛莊途中,因遇暴風,
漂至鵝鑾鼻西南方七星礁附近觸礁沉沒,船長及船員游泳登岸後,
遭受龜仔角(社頂)蕃人襲擊,除中國水手一人逃至高雄外,全部罹難,
且琉球漁民多次在該處亦遇難,並引發牡丹事件,應美國及日本政府之建議而籌設。
三、塔身及設施:
光緒元年(1875年)海關籌建,為防原住民滋事,俾利施工,清廷派王福祿率兵保護。
光緒九年(1883年)燈塔建妥,塔身圖型白色銑鐵造,裝置一等定光五芯媒油燈,
向七星礁方向設紅色光孤示警,又為防原住巴侵擾,燈塔設置有如砲疊形勢,
以塔基為砲臺,圍牆上裝有槍眼,牆殘四週有壕溝,塔內備有格林砲、
開花砲等,為世界上獨一無二之武裝燈塔。
清末台灣割讓之際,曾受損壞,日人接收後修復,宣統二年(1910年)
改裝媒油白熱燈,民國二十年改為頓光,二次大戰時遭遇盟機炸毀損失慘重,
民國36年海關修復,暫裝六等電石氣閃光燈,民國37年改裝五等直流電閃光電。
民國51年修改塔頂、塔門、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每十秒一閃,
至今仍為台灣地區光力最強之燈塔。
有「東亞之光」的美稱
塔高:21.4公尺
燈高:56.4公尺(高潮面至燈火中心)
公稱光程:27.2浬
紅點為台灣的燈塔點
這樣看燈塔好美麗
剛好這邊迎風處,站在這個地方好舒服喔
涼爽
這邊照相也很美
藍天、白雲、綠地,加上白色燈塔
如此美麗的地方~這就是台灣
~美麗的台灣,我愛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