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藤坪斷橋,
這個大家一定不熟悉,可能還沒有聽過
但只要一說到龍騰斷橋,大家都了解了
這次來到了龍騰斷橋,古稱魚藤坪斷橋
於1905年竣工,和勝興車站一樣由當時統治台灣的日本人所建
整座橋樑以糯米砌磚,是目前台灣尚存的幾座糯米橋之一,
每一層的磚頭寬度皆不通,上面特別標示記號。
山線鐵路在山區蜿蜒而行,經過台灣重要的城市及物產富饒的土地,
帶動台灣文化智慧的快速流動與城鄉產業的互通有無,
島內一體的空間觀、歷史觀、民族觀漸次構築,它見證台灣歷史變遷
當年南下的列車拖著沈緬步履進入山岳小站--勝興,
終於得以輕快的步伐通過「開天」隧道來到交會列車的167號誌站,
瞬間便來到號稱全台最高(33公尺)的鐵橋----龍騰鐵橋,
這座鐵橋是在1935年台中關刀山大地震所改建的新橋,
在它的東側那座紅色斑駁的磚造斷橋遺蹟,就是舊山線第一名景
龍騰斷橋,原名-魚藤坪斷橋
這座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的龍騰斷橋
總長200公尺,原來的橋樑構成是由磚拱、鋼鈑梁和
鋼桁梁分段構成,橫跨在景山溪支流龍騰溪深谷上,橋面離溪底50公尺,
氣勢萬千,在當時要建造一座可供火車行駛之橋樑,確實是一大挑戰
此座橋墩沒有用一根鋼筋、一包水泥,只以紅磚及花崗石塊利用石灰黏結而成,
以平衡火車行駛時所造成的震動,
如此高超的施工水準及優美的幾何弧度,建立了此座聞名國內的
龍騰斷橋
從目前僅遺留下北端六座以及南端四座殘缺的磚造橋墩來看,
可考察出其中的玄奧,據當地老一輩的鐵路人口述,在建造這座橋之前,
日本人先在附近先興建一座磚窯廠,以便就近供給建造橋樑的材料,
由為當時日本人嚴格要求磚塊的製作品質,
所以至今留下的餘磚塊仍然是屬於(磚)中的極品,尤其位在拱形的磚塊疊砌方式
與接合切角,可看出當時砌磚手法的精緻程度
民國88年9月21日再度遭受九二一大地震無情摧殘,由北端算起第五橋墩半殘
拱口二次被震斷,龍騰斷橋除了深具古樸之美外,也是經歷二次大地震的活見證
以上這些都是龍騰斷橋的歷史簡介
民國24年的關刀山大地震,對我們來說太遙遠,
但88年9月21日的大地震記憶深刻
大自然的力量太可怕了
原本的鐵路,後方就是龍騰斷橋
後方就是號稱全台最高的鐵橋-----龍騰鐵橋
標高33公尺
龍騰斷橋位於苗栗縣三義鄉龍騰村
古蹟標章---魚藤坪斷牆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龍騰村
自行開車:三義交流道下--13號省道往三義方向前進,
右轉入苗49鄉道,即可到達龍騰斷橋